为深入贯彻执行党中央“把论文书写在祖国辽阔大地,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实践导向,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携手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州市南沙区委员会及广州南沙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了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育人”。


  2024年1月5日竞赛通知发布后,全国各地高校积极响应,两岸三地共163所高校的526支队伍、2630名师生踊跃参赛。此次大赛采用南开大学自主研发的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以虚拟仿真电子竞技和实地旅游项目实践策划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广州市南沙区为大赛提供地图和旅游数据作为实验背景和案例参数。初赛阶段参赛队伍以虚拟仿真的方式经营酒店(决策内容包括客房定价、餐厅经营、人力资源配置等),在变化的市场需求中与其他赛队进行竞争博弈,最后通过累计各轮实验的投资回报率进行排名,根据回报率的高低决定名次。经过初赛一个月的激烈角逐后,共224支队伍成功晋级决赛。


  2024年5月15日,决赛在广州市南沙区正式开幕,包括在线实验竞技和实践策划报告两个环节。所有进入决赛的队伍于5月16日调研了“前锋水乡”乡村振兴文旅项目,于5月17日进行南沙区全域旅游调研,5月18日在广东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地理学院进行实验竞技。


  实验竞技的同时,大赛组委员还为决赛团队的指导老师们举办了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研讨会,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教授发表了主旨演讲。


  18日晚,大赛组委会汇总在线竞技和实践报告两部分成绩进行排序,最终产生全国总冠军团队1支,特等奖团队8支,一等奖团队16支,二等奖团队80支,三等奖团队51支(后附获奖团队名单)。来自莆田学院王免老师指导的苏彩婷、李莎莎、童心妍和林进荣同学组成的团队最终以总成绩第一名摘得桂冠,荣获全国总冠军。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教授出席闭幕式并致辞。


大赛闭幕式上徐虹副会长作闭幕致辞.png


  大赛首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核心,强调实践能力,使青年学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新质生产力”技术背景下,将数字孪生技术与教学和田野调研相结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平台,也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大赛的主题和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在学术上追求卓越,更强调他们要将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双重提升。在育人效果方面,大赛将科技与人文素养结合,专业理论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这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的考察,也是爱国情怀的具体实践,真正践行“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理念和全面育人观。


  自竞赛通知发布三个月以来,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开放了全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从实验系统到学习资料,全部免费向兄弟院校共享,推动了全国高校旅游管理实验教学技术的提升。赛事的参赛水平不断提高,参与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现已成为全国高校旅游管理学科实验实践教学创新的重要品牌项目,为培养中国大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也达成了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在旅游学科高等教育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和作为旅游学科高等教育“黄埔军校”的引领精神。


  大赛期间,参赛学生的交通出行得到了南沙区交通运输局及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参赛学生可凭借参赛证免费乘坐南沙区内所有公交车,体现了浓厚的城市温度。同时,广州南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广州南沙全域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安排了5条大巴专线,免费接送近千名参赛选手进行全域旅游实践调研,助力选手深入感受南沙“山海城田水”之美。


  本届大赛深入推动了全国旅游管理高校学子之间的交流、交往和创新合作,在2023年首届大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港澳台和内地高校师生的深入融合,这也是全国首个两岸三地高校共同参与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竞赛。大赛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探讨和规划,加深了两岸三地青年学子对祖国的认识和归属感,这种跨地域的合作和交流,展示了高度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这不仅是一次竞赛,更是一次对青年学子责任感、使命感的考验。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在了解中国的基础上,积极投身于服务中国的伟大事业中,真正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中国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正是“中国大学生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大赛”的精神意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