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会议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召开。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刘士军,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中山大学校长助理及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17位副会长,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秘书长刘莉莉,副秘书长、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彭青教授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保继刚会长主持,研究确定本届理事会工作重点和2014年工作计划。会议提出,旅游教育分会自2014年始,着重围绕七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推动旅游教育研究工作,形成自身的方法体系,促进各层次旅游教育水平提升;二是推动各层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研究、教学能力;三是搭建国际化平台,提升旅游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四是推动旅游教育标准化与特色化的进程,深化旅游教育的改革发展;五是培育各类专业大赛,推动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六是加强旅游教育信息收集与分析工作;七是配合中国旅游协会,参与承接国家旅游局职能移交的有关全国导游等级考试、行业导游大赛等工作。分会还将按照国家旅游局和中国旅游协会有关协会改革要求,强化分会职能,完善运行机制,探索协会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更好地为会员服务。保继刚会长介绍了有关国际旅游教育界年会经验、与香港理工大学、法国等旅游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师资培训项目等情况,并对本届理事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与会代表围绕以上重点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建议。会议议定了开展本科院校创新策划大赛、丰富和提升分会年会内涵与深度、组织骨干教师走出去培训、制定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研究报告等具体工作项目。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浙江旅院教学实训设施及旅游博物馆。 
     当天下午,中国旅游研究领域3位著名学者,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中山大学校长助理及旅游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保继刚教授,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必虎教授,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谢彦君教授,就旅游学术研究前沿问题作了学术报告。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昆欣教授主持报告会,来自浙江大学等省内11所高校、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共 35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 
     吴必虎以“基于国际旅游期刊关键词分析的旅游学科系统结构研究”为题,对过去10年全球30余种旅游学术期刊所发表论文的37918个关键词进行了分类和分析,依据关键词出现的频度绘制出“关键词云”,从而基本厘清了西方主流旅游学界的研究领域和学术热点,并对未来一段时期旅游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谢彦君以中国古代著名的逻辑问题“白马非马”为切入点,论述了从现象学角度对旅游的基本定义、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提出更新旅游概念范畴,厘清旅游研究和旅游科学研究的区别,从本体论、认识论的高度反思旅游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引入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论。 
     保继刚首先高度评价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他以“社会变革与中国滨海旅游发展阶段及模式”为题,以滨海旅游发展为脉络,以海南岛变迁为实例,分析了政治经济改革、市场需求、法制建设、乡村变迁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关系。提出针对滨海旅游存在明显的“市场失灵”,政府部门和旅游业界需直面社区发展、环境保护和经济泡沫对旅游业的挑战,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术报告结束后,3位学者围绕“旅游、旅游学和旅游业的概念范畴”以及“旅游业巨大的人才缺口与旅游专业学生行业流失率偏高之间的矛盾”两个议题开展了精彩的学术辩论。
